向着广阔的生活敞开——访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(2)

来源:中国文学研究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08月15日 09:48:34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更令路杨无比欣喜的是,丰富活跃的客座生活向她昭示了一种理想的问学态度与批评位置:既能不忘“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”的沉潜与纯粹,又能享有

更令路杨无比欣喜的是,丰富活跃的客座生活向她昭示了一种理想的问学态度与批评位置:既能不忘“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”的沉潜与纯粹,又能享有“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”的涵泳与畅怀,更能坚持“愿为磨刀石,虽不能切削,却使刀刃锋利”的现实感与批判力。

从2011年到2022年,他见证了客座研究员制度的累累硕果。他算了算,每个研究员每年平均参加10场左右研讨会、发表约10篇文章,累计下来是近百场研讨会和近千篇文章。“这些数量化的统计,还不足以说明制度的重要,更重要的是,这一制度所传递出来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引领,比如责任感、创造力,还有创作建设的热情。”杨庆祥说。

这两年来,她通过参加中国文学馆组织的一系列活动,触摸到很多重要理论问题与时代命题,比如,新时代文学的价值与可能、中国文学的跨域世界观、现实主义的发展路径、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故事、文学语言的现代转型等。而她在研究中的心得与发现,也能够在一个更具互动性的批评场域中,得到真诚的讨论与进一步拓展。

批评的活气才是文学本质的体现

受聘客座研究员,是青年批评家们的一次再出发。

中国作协党组成员、副主席李敬泽表示,批评家绝不仅仅是一个身份,绝不仅仅是今天戴上明天就摘下来的帽子,批评家是一份理想,是一份志业。作为批评家,我们要永远充满活力,绝不僵化;要永远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,绝不猥琐和苟且;要永远锐利,绝不油腻;要永远向着新的广阔的生活、精神和知识的天地敞开,绝不懈怠。

光明日报记者 刘江伟

文章来源:《中国文学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wxyj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15/1118.html



上一篇:孙新堂:《路灯》照亮中拉文学交流之路
下一篇:现代文学馆聘任第十届客座研究员

中国文学研究投稿 | 中国文学研究编辑部| 中国文学研究版面费 | 中国文学研究论文发表 | 中国文学研究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国文学研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